色譜法是一種重要的分離分析方法,它是利用不同物質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或吸附系數、滲透性),當兩相作相對運動時,這些 物質在兩相中進行多次反復分配而實現分離。在色譜技術中,流動相為氣體的叫氣相色譜,流動相為液體的叫液相色譜。固定相可以裝在柱內,也可以做成薄層。前者叫柱色譜,后者叫薄層色譜。根據色譜法原理制成的儀器叫色譜儀,目前,主要有氣相色譜儀和液相色譜儀。 色譜法的創始人是俄國的植物學家茨維特(Tswett)。1906年,他將從植物色素提取的石油醚提取液倒人一根裝有碳酸鈣吸附劑的豎直玻璃管中,然后用石油醚淋洗,結果使不同色素得到分離,在管內顯示出不同的色帶,色譜一詞也由此得名。這就是初的色譜法。后來,這種方法逐漸廣泛地用于無色物質的分離,但色譜一詞仍沿用至今,在50年代,色譜法有了很大的發展。1952年,詹姆斯和馬丁以氣體作為流動相分析了脂肪酸同系物并提出了塔板理論。1956年范第姆特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反映載氣流速和柱效關系的范笨姆特方程,建立了初步的色譜理論。同年,高萊(Golay)發明了毛細管拄,以后又相繼發明了各種檢測器,使色譜技術更加完善。50年代末期,出現了氣相色譜和質譜聯用的儀器,克服了氣相色譜不適于定性的缺點。近年代,由于檢測技術的提高和高壓泵的出現,液相色譜迅遠發展,使得色譜法的應用范圍大大擴展。目前,由于能的色譜往、高靈敏的檢測器及微處理機的使用,使得色譜法已成為一種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應用范圍廣的分析儀器。
色譜法是一種分離分析技術,經色譜柱分離后,組分要借用其他檢測手段一一檢測,色譜法的本質在于色譜柱高選擇性的分離作用和高靈敏度檢測技術的結合。混合組份的樣品在色譜柱中的分離依據是:同一時刻進入色譜柱的各組份,由于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溶解、吸附、滲透或離子交換的不同,隨流動相在色譜柱中運行時,在兩相之間進行反復多次(103—106)的分配過程,使得原來分配系數具有微小差別的各組份,產生了保留能力明顯差異的效果,進而各組份在色譜柱中的移動速度就不同,經過一定長度的色譜柱后,彼此分離開來,后按順序流譜柱而進入檢測器,在色譜數據處理機或工作站上顯示出各組份的色譜行為和譜峰數值。基于上述原理建立的分析方法稱為色譜法。氣相色譜法是流動相為氣體的一類色譜分析法。
關鍵字:氦離子色譜儀、變壓器油色譜儀、汽油中含氧化合物、高純氣體分析、氣相色譜儀、氣體分析